信息公开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监督举报 >信息门户(校内)
X
欢迎光临南宁师范大学!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 > 光阴撷趣 > 正文

光阴撷趣

灯火明,家安居,心归处

文章来源:大学生记者团 作者:文/黄丽婷 图/黄丽婷 校对:容欣 审核:王毅 发布时间:2025年02月14日 点击数:
图片 校对 容欣
审核 王毅 终审

"都市的街巷,已灯影婆娑,社区暖暖流淌的欢乐,远山的村落,火苗闪烁,渐渐明亮小康的思索......灯火里的中国,青春婀娜,灯火里的中国,胸怀辽阔。"一首《灯火里的中国》余韵悠长,在无数游子脑海中单曲循环。春节在中国人民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,是一个阖家欢聚的佳节。每逢春节,家家户户张灯结彩,街道车水马龙、锣鼓喧天,好不热闹。最柔情莫不过那一室温暖的灯光,那是远归的人们日复一日翘首以盼的家,将沉甸甸的思家之情接了个满怀。

冬日的夕阳稍纵即逝,暮色四合。冷冽的寒风卷入衣袖,游子却不觉刺骨,期待地搭上了回家的夜班车。穿过郊外、隧道和一个个城市,华灯初上。指示牌和路灯亮起,为游子的归家之路照明。望向远处万家灯火,游子想着家里人也定是亮着一盏灯等他回家。打开手机,老爸隔三差五就问一句到哪了。虽离除夕还有四天,但正值春运。月上中天,路上已水泄不通,班车缓慢行进。温度越来越低,车窗起雾,窗外景物变得模糊。乘客的思乡之情按捺不住,车上一时躁动。大家伸长脖子张望,又拿起手机报平安。游子看了下时间,发了条信息:"老爸老妈,堵车了,你们先睡吧,我到了自己打车回去。"几乎是下一秒就收到回复:"到哪啦?发个定位啊"......这趟本应一点到的车到了四点才到达。游子一下车就看见父母向他招手,喊他名字。鼻子一酸,他快步走到父母面前,伸手将他们的围巾拢紧些。

车子慢慢驶向家。将近凌晨五点,街道静若寒蝉,唯有北风凛冽。整栋居民楼几乎都黑了灯,可仍有几户的窗透出灯光。那灯光受窗帘遮挡愈发微弱,似要融入无尽的黑暗,游子目不转睛地看着那暖黄色的灯光,灯光似有所察觉,微弱的灯光似要喷薄而出,撕裂黑暗,照亮了这漫漫回家路。无论在外头碰了多少灰,只要看到那一室温暖的灯光,烦恼酸涩荡然无存,只想与家人相拥,共话于灯光之下。

看多了城市的灯火通明,我不由得怀念起儿时记忆中那一灶炉火。我儿时常住在老家,许多年前的基础设施并没有现在这么完善,冬日寒风刺骨,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暖手便成了常事。白居易有诗云:"复此红火炉,雪中相暖热。"‌屋外霜重雪寒,屋内炉火映笑颜。围炉夜话这一习惯也延续至今。只见奶奶将火盆往大厅中央一放,再加几根柴火助燃,炉火就照亮了整个堂厅。冰冷的手靠近火焰旁,火焰的热量裹挟着我,使我整个人都暖和了。一大家子围在一块谈天说地,从学业到事业,从家庭琐事到家国大事,从过往一年到展望今年......奶奶还时不时扔几个红薯在旁边,给我们几个小孩当零嘴。一盆炉火将一个大家族聚集在一起。随着回老家的次数越来越少,围炉夜话也成了一种奢侈,那盆炉火也成了我心目中家的标志,承载着每一年欢聚的珍贵记忆。

有炉火,也少不了燃香拜神。农村对拜神仪式很讲究。点香根数需看在场人数,门前屋内均需插香,纸钱不可翻向地面......待那些烛火徐徐燃烧,众人双手合十,虔诚地躬身请愿,祈求社神和祖宗保佑亲友平安顺遂。我的视线落在案桌一角的火水灯。在过去农村许多地方还没通电或是用电不太正常的日子里,火水灯承担起夜间照明的责任。时至今日,家乡几乎是处处通电,用电正常,但火水灯并没有因此而被全面淘汰。新人结婚时,过节祭祖时,都会点上两盏长明的火水灯,有着如意吉祥的美好寓意。那个小小的火水灯照亮了农村发展道路,也将持续关怀着这一方的乡土。那些仪式和传统藏在灯火之下,犹书卷飘香,飘来家庭和睦清香,飘来平安顺遂芬芳,浸润分隔两地的家人。

有一些人会说:"现在过年没有年味了。"我想用一句人民日报的评论作为回答:小的时候过年只顾自己开心,随着年龄的增长,你才发现过年最重要的是让你身边的人感受到过年味,只愿万家灯火,家家团团圆圆。儿时,我可以坐在父亲肩头看人头攒动的夜市,可以拿着仙女棒尽情奔跑,可以闹着妈妈给我做"幸运馅"的饺子......时间洪流不曾为谁停留,当我们年岁渐长,与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,见面的时间越来越短,那一年一会的春节就成了奢侈和向往。现在的我,去求学,去工作,背着沉重的行囊走向那盏微弱的灯光,想到父母已是昏昏欲睡仍努力睁大双眼盼我归家,鼻头会蓦然一酸,眼睛会热泪盈眶。从前灯火在我眼中就是一种照明取暖的工具,从小就听着长辈念叨"先开灯再放东西啊""出门记得关灯",如今,那微弱却又坚定的灯火,便成了我心中家的代名词。正是有着盼家人团圆的期待,有着煮一碗热腾腾的面暖暖孩子冰冷的身体的心愿,才愿意延续那盏照映星夜的灯光,告诉孩子,家一直在。正是知晓家中有人正翘首以盼,知晓灯光下是可依偎的臂弯,才有了奔赴前程的底气和勇气,告诉家人,我归家了。那温柔绵长的灯光,成了外出游子近乡情怯最好的疗药。

新春至,万事兴。千盏万盏灯光亮起,托举起每一个幸福圆满的家庭。从殷商至今,春节的习俗仪式有所变化,但那份对合家团聚的向往,对五谷丰登的期盼,对祖先神灵的感恩代代相传。居家中温暖灯火,望窗外绚丽烟火,守台前荧荧烛火。灯火似深沉的羁绊,千丝万缕牵引着四海八方的家人朋友,传递着爱和感恩,共同守护着灯火中的中国。愿灯火永不熄,亲人常安康,祖国富且昌!(编辑/滕思晨)

[打印文章] [添加收藏]